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会议,在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新形势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工商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政府职能改革的背景下、城区工商联如何充分发挥职能、顺势而为,助推“两个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青秀区工商联和青秀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秀区非公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涉足行业领域不断拓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2013年末青秀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6547个,从业人员427250人,非公经济单位16277个,占98.37%,从业人员288323人,占67.5%,其中私营企业10788个,占65.2%,从业人员165590人,占38.8%,外商、港、澳、台企业151个,占0.91%,从业人员18938人,占4.43%。有证照个体户16625个,从业人员64617人。截至2015年7月底,青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私营企业达17户,占青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完成工业总产值37.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0.31%,完成营业收入22.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5.7%。完成利税总额2.5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4.5%,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07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8.9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突飞猛进,而且在作用发挥上也越来越重要。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区国民经济比重达60%以上,从业人员达10余万,已经成为全城区财政增收的蓄水池、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和推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工商联(商会)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两个健康”的充分认识。
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青秀区工商联(总商会)现有会员499名,其中企业会员301家,工商行业协会(商会)2家,街道、镇及仙葫经济开发区商会4家。2013年获得自治区“五好”县级工商联。2014年被评为南宁市县区工商联优秀单位。近年来,工商联紧紧围绕城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工作,强化服务,协调各方,为美丽青秀、和谐青秀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确立为工商联的工作主题,是工商联工作理论的创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联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准确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工商联工作的本质特征、努力方向和根本要求。近年来,青秀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青秀区做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潜力所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对大力实施“一带五区六中心”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城区各界人士的普遍共识。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政府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参谋和助手,在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城区工商联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城区争当县区科学发展排头兵,提升南宁首位度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促进“两个健康”的有效措施
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工商联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城区工商联在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强化教育,理想信念有新提升。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的迫切需要。城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以企业家与“中国梦”为主题,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两个健康”为目标,加强思想引导,切实帮助非公有制人士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和发展中难题,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收看电视电话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了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利用微信、QQ、图片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企业购买书籍 800余册,制作各种宣传板报100多块,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素质,组织组织部分非公企业和商会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赴全国重点红色教育基地--百色起义纪念馆及百色起义纪念碑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三严三实、奉献回报社会”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宣讲教育、社会服务、公益活动多种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推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二)当好助手,非公经济发展有新突破。
1.教育培训,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为提高会员素质,积极搭建培训服务平台。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区、市工商联的各类培训班。2014年共组织120人次参加培训。二是针对城区的实际情况和会员特点,针对性的举办了青秀区统战信息员暨《青秀商界》通讯员培训班、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培训班、民营企业如何跟上社会转型步伐培训班等,共培训会员240人次。还与城区统战部共同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参加青秀区楼宇经济与工业发展专题研讨班。
2.心系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工商联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工作中心,以会员需求为导向,尽心尽责服务会员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急会员之所急,想会员之所想。制定了《青秀区工商联走访会员企业制度》,将会员企业分成7个组。由主席、副主席、副会长、执委分别带队开展走访会员企业。随时倾听和了解会员企业的困难和呼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南宁青秀万达广场在开业之初碰到许多困难,工商联积极配合城区楼宇办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顺利开业。此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南宁市双龙公司、南宁昊冠住宅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
3.牵线搭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2014年9月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工商联接待了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6家区内外客商,并组织北京卓越联行等企业实地考察青秀区长塘现代农业园、伶俐工业园,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寻找商机。工商联还组织了会员企业互相走访、视察,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4.创新宣传手段,提升企业影响力
在工商联编印的《青秀商界》,增设“企业风采”栏目和“爱心光荣榜”栏目,为会员企业搭建起展示形象、资源共享、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平台,有力地展现了城区民营企业和建设者的风彩,增强了报刊整体的商务交流功能;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功能基础上,还利用微信群、QQ群创办并顺畅运行“青秀区工商联手机快讯,及时将工商联会议通知、组织活动、光彩事业、企业的动态等信息,以最快速度传递到会员,增强了信息的容载量、可读性和实效性。
(三)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有新作为。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尤其是发挥工商界“代表”、“委员”的政治作用。近年来,工商联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53个,已立案23个。积极参加市联的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工商联完成了“切实体现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性统一,推进工商联工作的几点思考”的调研专题,并召集全体执委配合市联重点课题调研召开了座谈会。
(四)活动有序开展,光彩事业展新风采。
多年来,城区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的光彩事业活动,越来越多的非公经济人士在抗震救灾、助学扶贫、南宁慈善日、红十字会募捐、参与社会新农村建设等中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推进光彩事业活动的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5年会员企业共捐款捐物约80万元,工商联组织的一系列爱心活动得到了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两个健康”的几点思考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工商联工作的主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当前青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城区工商联始终要把引导非公企业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结合城区招商引资、发展楼宇经济这一工作重点,工商联工作亟需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和加强。
(一)突出主题 创新工商联思想政治工作
结合当前城区开展的“四有”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和要求,通过树立典型,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以“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为,以诚信守法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组织召开法律宣传专题讲座、打造企业文化沙龙、组织会员企业互动交流、组织会员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把“四信”与宣传正能量想结合,利用微信群、QQ群和《青秀商界》,广泛宣扬民营企业家诚信创业爱国爱乡的精神,以此激励和鼓舞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引导他们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二)创新服务方式 发挥好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一是在“联”字上做文章。 加强上下联系,提高工商联能力。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的特点。首先及时城区党委、政府对全城区经济发展政策、方向等传达给非公经济人士,为非公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其次密切联系非公经济人士,深入非公企业倾听呼声、建议,要成为会员企业的“代言人”,及时将企业的利益诉求反馈给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再次实行异地联姻,通过开展“友好工商联”结对活动和辖区的异地商会,开展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企业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开阔视野、提供帮助。
二是“抓大扶小”,关注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多次谈到。融资难、畏转型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工商联要要在融资和小额贷款服务、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好实体经济等方面搞好服务,呼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适合“新常态”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为中小实体企业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三是打造经济合作平台。工商联联合城区楼宇办大力发展与信息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配套的楼宇经济。积极组织和推荐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各种商品展销会、专业博览会、经贸洽谈会,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建立工商联公众微信号,将会员企业的特色产品、服务纳入品台并提供行业发展、会员企业产品价格、扶持政策等方面信息。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素质。为提高会员素质,要积极搭建培训服务平台,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给会员授课,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安排会员与创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对话以及多种形式的访学环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会员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
(三)创新组织工作,发挥商会作用
在今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对商会组织的引导、服务和教育,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关注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发展困难,确保商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体现了中央对商会组织的重视和关怀,反映了中央抓好经济发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商会是工商联的基层组织和工作依托。发挥商会通过业缘、地缘、乡缘联系企业的优势,提升商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扩大会员覆盖面;通过发起组建商会达到“组建一个商会,吸收一批会员”的效果,进一步壮大会员队伍。
(四)参政议政,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城区工商联要把参政议政工作放到城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全面考虑,深入调查研究,为城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探索形成调研工作机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非公企业的意见建议,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引导其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反映合理诉求,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作者系南宁市青秀区工商联主席,本文获2015年南宁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