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南宁市委员会欢迎您!
您的位置:理论园地 > 芳草园地

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读《左宗棠》有感

发布时间:2024-05-28 09:14   来源:民进南宁市委会   作者:陆立高
 

最近读了《左宗棠》一书,对左宗棠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出生于19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当中最有民族气节,为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永不妥协的国家重臣。

1864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变乱的影响,新疆各地豪强趁机作乱,建立了好几个政权,并宣布脱离朝廷管辖,他们自立为王,互相攻伐,这就给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进入新疆提供了有利时机。阿古柏进入新疆后,在新疆招兵买马,并打败各个政权,势力越来越大,并于1867年建立了“洪福”汗国,盘踞新疆,在英俄的支持下占领了更多领土。

1871年,沙皇俄国以保护侨民为名侵占伊犁,设置官吏,表示该地区已是俄国领土。

阿古柏和沙俄的入侵引起了清廷的震动。就在清政府即将派兵收复新疆的时候,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廷由此引发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人认为,新疆是不毛之地,资源匮乏,且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甚远,所以主张加强海防,放弃塞防。左宗棠则认为,新疆是西北防务的第一线,失去新疆就会失去蒙古,失去蒙古,北京就失去了保护屏障。所以左宗棠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在两派争的不可开交的关键时刻,慈禧太后做出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定。

1876年4月,68岁的左宗棠率六万精锐部队在肃州祭旗,正式发兵。兵分两路,先后出关。八月,西征军顺利攻占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守军仓皇逃窜。西征军兵不血刃的收复了乌鲁木齐,把阿古柏势力赶出了北疆。随着冬季的到来,左宗棠决定战时休整,待来年春天再出兵南疆。

1877年四月,左宗棠命令部队发兵南疆,西征军势如破竹。五月,阿古柏在库尔勒兵败自杀。八月,大军向西挺进,1878年1月2日收复和田。这样历时一年半的收复之战,以西征军摧枯拉朽之势而胜利结束。左宗棠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后来在1880年,左宗棠再度出兵伊犁,迫使沙皇俄国在谈判桌上不得不做出了妥协,清政府收回伊犁的大部分地区。

年近古稀的左宗棠以抱病之躯出征,却能迅速战胜顽敌,打败外来侵略者,使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区重新纳入祖国的版图,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我想:主要是他在战争前做了充分准备,知己知彼,战之能胜。而他“抬棺出征”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鼓舞了广大将士。还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

同时,左宗棠还有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决心和勇气。清政府虽然同意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但因为财政拮据,所以,战争的经费由左宗棠自行解决,经过多方争取,清政府最终同意由户部拨款200万两白银,各省协饷300万两,准许左宗棠自行向洋人借款500万两。为国家收复失地而打仗,却要自己去借钱,这是多么的无奈。可具有强烈国家情怀的左宗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他找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叫他帮忙向洋商贷款1375万两,向华商借款846万两。为国家利益借钱打仗,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情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努力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实行民族平等,实现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用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话来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之人保护得很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主席的引领下,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会实现。

(作者系南宁市九中教师,民进南宁市九中支部副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