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西部陆海新通道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规划落地,一条“一带一路”上陆海双向开放的“金色腰带”正逐步从梦想变为现实,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在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中国东盟文化同源同宗这一优势还不明显,如能用文化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更有利于全方位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此应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史鉴今增共识,以文化汇聚合力,通过讲好“秦汉陆海古通道”故事,更好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推动以铜鼓文化视角共述海丝故事,以民心相通不断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心聚力。建议文旅部牵头,联合外交部、侨联等开展铜鼓文化推广活动,切实推动中国—东盟以铜鼓文化视角共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深刻反映其所蕴含的中国—东盟文化亲缘性和历史认同基础,以民心相通不断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充分发挥“南宁渠道”作用,指导桂、滇、黔、川、渝、湘、粤、琼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整合梳理铜鼓文化资源,通过外交渠道及海外侨胞收集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官方和民间的铜鼓文化资源,打造“中国—东盟古代铜鼓文化”展陈体系,在南宁开展“中国—东盟古代铜鼓文化展”,打造线下数字体验馆和线上展示平台;联合相关省区市和东盟国家,策划举办“中国—东盟古代铜鼓文化”联展巡展活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东盟铜鼓文化论坛”,加强中国—东盟铜鼓文化交流与研究。
二、讲好“古今通道故事”,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营造更好外部舆论环境。建议中宣部、文旅部、外交部等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时,加入“古今通道故事”,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推动媒体融合,推进“跨界”“破圈”。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智慧,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营造更好外部舆论环境。
三、构建“秦汉陆海古通道”国家文化公园,在推动文化资源协同叙事中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建议文旅部整合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相关文化资源,打造“秦汉陆海古通道”主题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梳理“秦汉陆海古通道”演进脉络和保护对象,分层级编制保护规划,并系统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范围。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相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筹建“秦汉陆海古通道”博物馆。依托相关文化资源引育大型文旅项目,开发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在讲好“秦汉陆海古通道”故事的同时,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文作为全国两会信息报送民进广西区委会)
|